|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郑板桥泪诗念先母

郑板桥泪诗念先母

关键词:郑板桥泪诗念先母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郑板桥泪诗念先母
朱秀坤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尤其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常常让人悲从中来,心痛欲碎,因为黄泉碧落的阻隔,无处释怀的憾恨,更因为对亲情的无比珍重,以及永不能弥补的温馨与甜美,相知与谢忱,恩与爱,痛与悔……
    郑板桥基于这种情绪写出的关于亲情的悼亡之作,相比流传甚广的《板桥家书》、《道情十首》,“三行”(《逃荒行》、《还家行》、《孤儿行》)以及大量的题画诗作等,也许分量并不算重,但细细品读之后,往往更能激起人的悲悯情怀,在感伤与慨叹之余,引起心灵的共振,甚至情不能抑,唏嘘落泪。唯其情真,意切,毫无造作,直抵心灵。
    在板桥故里兴化市“郑板桥纪念馆”,有一幅画《乳母负燮图》,画的是一沧桑古桥上,月白衣衫的乳母背着幼年郑燮,侧着头,小声叮嘱着什么。孩子手上是一只烧饼,正专心聆听。画上有杨柳飘拂,紫燕翩飞,正合了母爱与春晖这一主题。场面非常温馨与亲切,给人印象极深。画的左侧是两首诗,《七歌》和《乳母诗》。
    前者曰:“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
    后者曰:“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郝氏作为板桥的继母,同样是一贤惠妇人,关心板桥,袒护板桥,不让他受一点委屈。《七歌》之三曰:“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时缺一升半升米,儿怒饭少相触抵。伏地啼呼面垢污,母取衣衫为湔洗。”
    面对吃不饱饭而任性发火,号啕撒泼的孩子,郝氏并不怪罪,相反还打来清水为他洗脸,取了干净衣衫让他换上。只因家境的贫寒与困顿,继母一定背后落过不少泪,有过深深的自责吧?但如此宽容仁厚的继母,为他洗衣,喂他吃饭,连回娘家省亲也要带上他,真正视板桥如己出,但也只能伺候他十年,又匆匆逝去。从无知年幼到懵懂少年,在人生最需母爱温暖的关键时段,板桥却遭遇了两次丧母之痛,内心的创伤与打击是巨大的。成年后的板桥写下这样的诗句,字字含悲,无一语虚饰,无一丝夸张,其间流溢出的感恩与思念,令人不能不动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331038562 传真:13331038562 邮箱:94190795#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