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解读兴化水文化

解读兴化水文化

关键词:兴化水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解读兴化水文化 
(根据泰州市水利局董文虎局长在昭阳讲坛的录音整理) 



兴化垛田
 
    兴化美,美在兴化的水,兴化的水不属“惊涛裂岸卷起千堆的雪”,不属“黄河之水天上来”,也不属“飞流直下三千尺”。她是大海淮河长江齐奏的交响乐,她是人工河道堰闸共吟的抒情诗。兴化的水壮阔而开放,深沉而浓厚,质朴而迷离,多变而狂野,柔韧而坚实,纤丽而平静,是原生与现代的交融,是诗意与哲理的迸发。
    兴化美,美在兴化的水,兴化的水滋润兴化的文化,养育兴化的人才,造化史前林湖遗址,成就战国昭阳古邑。兴化的水是人与自然的结合,是水与文化的结晶,范公堤、得胜湖谱写兴化历史的灿烂,车路河、乌巾荡展现兴化今日的辉煌。要读懂兴化的美,首先要认识兴化的水
    一、水与人类的文明
    (一)水是生命之源
    在春秋初期有一位政治家、学问家,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并尊为仲父的管敬仲在《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也”。管敬仲讲这句话时比楚怀王将兴化这块地封给手下最大的官令尹昭阳的时间还要早300多年。
    (二)水是文化的母体,文明的摇篮
    1、什么是文化。
    文化包括“人化”和“化人”两个方面。“人化”是改造和包装自然;“化人”是改造和提升人类自己
    2、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中性的;文明是褒义的。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是文明的人;文明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
    3、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
    水生民,水养育生灵,养育人类,滋润万物;民生文,有了人类、产生智慧,形成文化,没有水,文化也就干了;文生万象,有了文化,才有世界文明,才有世界万象
    4、什么是水文化?
    广义水文化是指人们在涉水活动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狭义水文化是指广义水文化中“化人”部分文化现象的总和。



兴化垛田
 
    二、水成兴化与兴化文化
    (一)江淮海三水造就了水韵兴化。
    兴化古地貌为大型湖盆洼地,距今5600年以前多次受海水的浸淹。在距今2100—3000年以前,由于受西低山丘陵缓慢隆升的影响和长江北岸沙咀、淮河沙咀不断向海延伸,受海流搬运形成岸外浅滩渐而合拢,海湾变为泻湖,稍高处如兴化城露出了水面。但是当海水还没有完全退出兴化时,局部高地就有人类活动。例如6000多年前,兴化就出现林湖影山头新石器时代的人迹,以及出现于4500—4200年时段戴窑东古文化和南荡文明。
    (二)垛田——兴化最为宝贵的水利历史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的先人面对大面积泻湖,在距今2000—40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以其智慧,用湖(或湾)中的土逐步垒高湖(或海湾)中稍高的一些地块,并将挖土的自然沟连成河。就这样,用最为原始的农田水利,日积月累劳动造就形成了兴化大面积的垛田,使我们兴化的先人从渔猎为生,步入了最初的农耕社会。兴化的垛田是兴化最为古老、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宝贵的水利历史物质文化遗产。
    (三)捍海堰——惠及兴化民生的浩大工程。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淮南节度判官李承为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主张修捍海堰(也称常丰堰),自盐城入海陵,长200余里,堰西兴化之地渐成农田。
    宋天圣元年(1023),泰州知州张纶听从西溪盐监范仲淹建议,重修捍海堰,功成,滨海泻卤皆成良田,此堰后称范公堤。此堤北起阜宁,经建湖、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东、南通等县市,直至启东之吕四,长五百八十二里。明清两代堤外虽陆续涨出平陆百余里,此堤仍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的功用,成就了兴化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范仲淹在兴化任中,督修捍海堰、招流亡、辟荒田、鼓励农耕,建学宫、施教化、吏治清明,成为兴化宋学开山之祖。正缘于此,才使兴化得以千年以来形成景范文化,致使名人辈出。
    范仲淹对建筑也是很有研究的,在兴化除了修学官外,还亲自设计了“沧浪亭馆”。这是兴化最早的园林和驿站建筑。主要建筑有沧浪亭和濯缨亭。范仲淹还在县衙后苑筑成了梅花岭。
    (四)兴化地方文化是人与水的结晶。
    “压龙王消弥水患”“得胜湖义军抗金”“凤凰河舍人留芳” “武陵溪桃源缸顾”,“七庙对七桥,桥内有座庙”、“神童关清明祭神童”、“姜太公渭水钓鱼”等等都是与水有关的民间文化。
    (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兴化人文荟萃。
    兴化由于受泻湖、大泽之水的养育,兴化有众多的文学巨匠和文化名人。元末明初“寻得阳山好住家”的《水浒》作者施耐庵;明代文学家道教内丹东派始祖《封神演义》作者陆西星;中原才子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明代状元宰相《西游记》校改并定稿者李春芳;诗、书、画三绝奇才郑板桥;清代乾嘉学者《四库全书》编篡者之一、文学家任大椿,清代文学家、文艺评论家《艺概》的作者刘熙载。兴化一市有进士近百人,明五朝元老宰相高谷等等。现代更是人才济济,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李继侗,能源化学家、中科院化学学部委员朱亚杰,生化专家、中科院生物学学部委员纽任义……这些人杰英才都是喝着兴化的水,受着兴化的文气熏陶长大的。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可以说兴化是一个水秀的兴化,是一个文化的兴化,人才的兴化。



兴化乌巾荡
 
 
    三、兴化水患及治理
    (一)水患——水多、水少、水脏、与水争地
    1、水多、水少。
    兴化方志记载:从宋政和六年(116)至1990年的874年中记录的较大自然灾害的条款计342条,其中洪涝灾害就高达189条(包括卤水倒灌的海潮入侵之灾18条)、旱灾53条,合计242条,占全部灾害的70.8%。
    2、水脏、与水争地。
    兴化的水脏同样是水患之一,大量的垃圾、污水、桔秆往往都倾倒入河。与水争地的现象在兴化十分严重。根据省水利设计院资料表明:1991年整个里下河湖荡面积为1965年湖荡面积的21.8%,已属十分严重,而兴化更为严重。从1965年本来拥有272.1平方公里的湖荡面积至1991年被围垦侵占得仅剩40.06平方公里,只剩1965年的14.9%。农村如此,兴化城及一些乡镇同样如此。长期以往发展下去,以水城自豪的兴化,水将不水了。
    (二)历史上的水治理。
    兴化自古以来,由于客观的地势造成易旱易涝、水旱灾害频发。为此,凡兴化历任欲图有为的官员都把治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朝治水各有重点,略举要者为例:
    1、宋修堰。767年修筑常丰堰。1023年修筑捍海堰,1127年修筑绍兴堰,明清也有修堰记载。
    2、明浚河。1584年,知县凌登浚丁溪海口,并禁“投溷(混)弃灰”。
    3、清筑圩、浚河。1755年筑安丰镇东北圩,其后各圩逐步形成。
    4、民国导淮建坝。1935年,为导淮工程出工阜宁;1943年,筑坝、封口79条,交通筑坝417条
    5、建国~60年代,筑联圩,建闸站,出大型,沤改旱、旱改水、东固运堤,西拓入海——全县之水向东流。
    6、70年代~1996年,发展机电灌排,重点疏浚南北向河道,1991年后建“四三”式圩堤2800公里。
    四、当代泰州(兴化)水系、治理及水文化建设
    (一)力主里下河圩堤达标和拆坝建闸。
    由于里下河北接淮系,水旱灾害的威胁严重,专门进行调研。1998年形成近2万字的《再遭遇91年雨情,我市里下河可能发生的灾情描绘——关于我市里下河地区防洪除涝工程设施状况》的调研报告。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调研报告全文转发里下河两市一区,并明确冬春,大干圩堤达标(四五四式)和圩口闸建设,要求三年建成无坝市。
    兴化三年建“四五四式”达标圩堤3256公里,建成圩口闸1684座,使全市圩口闸总数达3696座。实现建设无坝市的目标。兴化市委、政府专门立“兴化无坝市工程纪念碑”以兹纪念。
    (二)力主狠抓河道疏浚、节水灌溉及滨水生态绿化建设。
    三年泰州疏浚大中沟以上河道583条、1166公里。建成百万亩节水灌渠,长达5115公里,列全省第一。
    (三)力主水利进城。
    1、在全国各地编制的水利规划中,绘出第一张“泰州市水利人文景观图”,推出打造水利风景区的构想。
    2、兴化成立了水务局,水利进了城
    3、兴化市于1999年编制《城市防洪规划》。
    4、兴化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成效卓著。
    2000年兴化启动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九顷小区工程,2007年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防洪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策。至2009年汛前,规划的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基本建成。共建成防洪闸站39座,安装各类水泵48台,排涝动力3681千瓦,排涝能力66.67立方米/秒,防洪墙(堤)43公里,保护范围约70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达6.5亿元,城市防洪工程建成后基本实现了城市建成区的防洪安全。
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注重做到了6个结合,即①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把防洪闸与排涝站的建筑设计为城区新的景点,为开发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②与沿河道路建设相结合,防洪堤结合环河路,路边建成滨河绿带,做到绿树环城,使之成为人们散步、休闲和晨练的理想场所;③与市区航道建设相结合,防洪墙(堤)全部采用块石护岸,减少风浪洗刷;④与市河整治相结合,搞好市河清淤拓浚,控制水土流失;⑤与污水治理相结合起来,利用排灌站,对内河实施定期换水,冲污排污,沿河截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管网配套衔接,不让污水流入河道,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⑥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拆除沿河各类建筑15万平方米,改变了过去沿河脏乱差的面貌。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视察过兴化城市防洪工程,在得悉兴化城市防洪工程建成,并取得十分显著的综合效益后,欣然批示“治水防洪,造福百姓,受益百年,干得好!”。
    (四)力主水利服务于旅游、休闲——打造水利文化景观工程。
    大家都知道,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沿用古西腊的哲学家在二千多年前就讲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建设的真正目标。兴化在城市建设和防洪工程中已经关注到这一点,水利较好地服务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工程之中。
    五、当前水文化建设要重视与发展旅游业相融合
    水文化现阶段主攻研究和建设方向应为:“宣传利水、水利做到双重功能并重,推进水利风景化、实现水利与旅游发展的大融合。
    (一)发展旅游业的含金量高。
     ①吸引游人②吸引投资③增加就业④税收实惠⑤对水有利⑥百姓长期受益。
    长城脚下有老百姓说“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秦始皇”——针对发展长城旅游带来的收益而言。
    (二)兴化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水+文化。
    兴化如此,泰州也是如此,游山玩水,都没有山,要做足水文章,做足文化的文章。
    (三)要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
    楚水之邦,要保护好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因为城市只是十分脆弱的历史文化记录,全部拆完,历史文化的记录也就没有了。
    (四)要不断研究和打造新的旅游产品。
    例如兴化的千岛菜花,游人只留下灰尘,而没有留下财富。为此缸顾乡编制了一本《水上生态八卦游艺园》概念策划书,很有参考价值。
    (五)旅游产品要有地方个性和特色。
    兴化“千岛”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特色的旅游资源,由于还缺少一些地方文化的注入。人们来去匆匆,只留下灰尘未能留下更多的财富,要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和千岛菜花柔合为一体,旅游价值才会更高一点。
    (六)要设计好城市形象品牌。
    要创建成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必须设计好各个时段的城市形象品牌。兴化是个水城,已有昭阳湖、乌巾荡、板桥园、海光楼、水上森林等汪水的景点,要做足水的文章,充分张扬水的个性和水文化的个性,才能提升城市的魅力
    (七)提升城市魅力要靠文化自觉。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下了一首诗《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这首诗充满了这位大诗人对杭州老百姓的感情,也反映了老百姓对他的感情。这位诗人为杭州留下的不仅是度荒年的一湖西湖水,而是留下了水文化,使杭州成为世界旅游的天堂,杭州人民永久的财富。
    我们现在看到个别官员有“任期经济”的思想,他们在文化上是短视的,行为上是急功近利的,但往往事实就是政治是短暂的,经济是长期的,只有文化才是永久的,希望我们的从政官员们多做一点有益于文化的事。
    六、题外的话——每个人都要学一些文化和艺术
    介绍艺术大师韩美林几个精典观点:
    大学毕业不一定就有文化,它只能代表一种资格和学历,但绝不代表你有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
    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有文化人类才能活得更好。
    因此,希望大家都要学一些文化、艺术,这会给每个人在社会的实践和生活中带来很大的实用价值。 

兴化油菜花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331038562 传真:13331038562 邮箱:94190795#qq.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